无界艺术展(群展)

  展览动态 无界艺术展览介绍

   2023年“三影无界艺术展”将展出19位艺术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是从近200件提交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呈现为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的重要群展项目。 延续以往的评选标准,无界艺术展将综合考虑作品的艺术性、思维能力和完成度。 今年,将更加开放地容纳多种视觉媒体,注重身体感知和互动参与,力求激发对话和思考,创造多元共生。 艺术场景。

   19位艺术家的作品涵盖摄影、录像、装置、绘画、数字艺术等多种媒介,对自我、创伤、自然景观、社会现实、技术生态等重要主题进行探索和反思。 其中,不少艺术家将目光转向自身,探索自我、家乡和文化身份之间的联系与冲突,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他们的生活。 李家栋和徐飘的作品从个人经历出发,关注自己或家乡,试图捕捉社会流动背景下记忆深处的个人经历和文化认同。 蔡克达也通过绘画审视自己,完成了困境的精神书写。 罗万琪用信件、日记等文字与照片形成互文,用摄影本身作为弥合家庭矛盾和创伤的方式。 董玉鸾和李伯言从个人的成长和经历出发,凝视着身边的风景,开始关注和反思现实。 朱玉田的作品用细腻的图像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呈现出心理与身体层面“相似、距离”的矛盾画面。 李新宇的作品从自己的梦境出发,关注阈限空间、轮回等概念,利用电子图像、装置等媒介形成关于恐惧和焦虑的空间叙事。

  自然环境和社会景观也是很多艺术家关注的问题。 尹祥奇的作品通过一系列有关月亮的图像来反映神话被科技征服后人类对待自然态度的转变。 史蒂夫的非人性叙事将目光投向荒野,以图像风景的形式反思自然。 施文斌关注城市植被作为人工自然及其所反映的空间地位和权力结构。 陆伟豪将城市视为一个舞台,呈现城市中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形态。 龚一鸣借用“心理地理学”的概念,创造出新的地方之间的神秘对应关系。 类型学的创作形式也被许多艺术家所运用。 吴笔重点关注日本街头的国会议员肖像海报。 假笑与海报上自然的痕迹形成鲜明对比; 何健拍摄了他上下班路上的风景变化,呈现老房子的生活。 后面还有即将建设的新城的痕迹; 刘学文则关注家乡东北的工业遗迹,观察时间的流逝。

  计算机生成图像、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这些技术为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提供了新的创作和表达手段,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和思维空间。 方六乙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中生成“涅槃”,探索科技背景下的精神正念概念,而刘雨桐则从机器的角度看人,聚焦于“触觉”这个最常见的方面的人机交互。 行为,以及在此行为之上赋予机器的人文情感和现实映射。 黄明辉让人工智能阅读、观看摄影佳作,展示其对图像的理解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全新视觉体验。

  厦门三影堂自2018年启动以来,“无界”展览收藏项目已与百余位艺术家合作。 我们致力于通过这个项目发现优秀的视觉艺术创作者,希望通过“无界”平台展示他们的创作,并以此扩大和促进艺术创作实践和交流。

  文/李子健、肖瑞云

上一篇:聆听香港,来自石渠的千年吟唱——证悟者宝藏
下一篇:中国第三届插画装订艺术展在宁波镇海开幕